查看原文
其他

委员声音 | 院士观点:危中寻机 — 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发展机遇

陈晓红 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 2024-01-07
编者荐语:
本篇文章由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产业转型顾问委员会陈晓红院士供稿。

文/
陈晓红 中国工程院院士
汪阳洁 中南大学副教授
周志方 中南大学副教授
谢志远 湖南工商大学副教授
唐湘博 湖南工商大学副教授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已成为一个全球瞩目的突发性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冲击。不少学者判断,这次疫情可能不仅是一个“黑天鹅事件”,还可能演变成“灰犀牛事件”。然而,在看到疫情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阻碍的同时,也应看到其中孕育的众多经济社会变革与进步的机遇。虽然当前风险重重,但只要坚定信心、应对妥当,完全可以转危为机。



01

“机”在哪里?


我们认为,本次疫情至少为我国经济、社会和政府治理三方面提供了新的机遇。




驱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数字经济大发展

一是催生一批新生行业和业务并快速发展除医疗卫生、营养保健、家庭清洁等传统行业迎来新的增长点外,本次疫情倒逼出一批新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甚至是商业模式变革。疫情之下,以网络消费为代表的新经济快速“补位”,催生无人零售、电商平台、远程办公、在线教育、视频社交、网络游戏等新生行业迎来巨大发展机会。娱乐、教育、科研、会议等过去需要线下开展的大型活动,均可线上快捷完成,既提高效率,也节能减排。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变革驱动下,智能远程协同商业模式、研发模式、制造模式、服务模式、运营模式和决策模式等全面转型,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消费新场景。


二是加快我国智能制造发展步伐与应用推广。受疫情影响,线下场所和工厂车间人流量急剧减少,促使制造企业原有线下业务朝无人化、智能化方向转型。疫情导致的复工复产问题,推动智能工厂构建及智能制造需求快速增加,无人工厂、无人车间、无人机配送、无人机巡检等“无人与人接触”高科技技术将再次受到关注;加上 5G 的成熟,其具体应用层面也会加快发展。


三是加快促进我国智慧供应链发展。此次疫情中的医疗物资紧张态势,凸显了传统供应链管理的弊端。疫情期间智慧供应链的建设步伐有望提速,即以对供应链上企业各个环节的数字化改造为起点,逐步实现上下游的“四流合一”(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商流)。





驱动社会公共卫生、城市应急体系大治理

一是推动社会公共卫生体系加快升级改造。一方面,疫情将加快我国医疗卫生体系改革,打破利益藩篱,分阶段将大量救命救急药纳入医保范围,推动我国医保体系完善;另一方面,我国现有“一揽子”诊疗体系或将被打破,远程医疗平台有望被加快推广,汇集优质资源以建立分级诊疗机制的进程将被加快。


二是推动社会应急管理体系加快建立健全。一方面,围绕疫情期间资源短缺痛点,应急人才培养、医疗设备引进等或将得到政府财政资金的大力支持;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或将融入城市应急管理体系,公开、透明的信息服务平台和科学、有效的多层应急预案将迎来重大变革,系统化、全方位、多层次的应急管理法规体系建设将面临巨大提升空间。



三是推动社会智慧治理体系加快创新完善。一方面,此次疫情或将使我国“碎片化”社会治理体系被多方协同、联防联控的网格化长效管控机制所取代,社会运营效率有望进一步优化;另一方面,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将被更广泛用于社会整体、协同、智慧治理,“互联网+”式政务服务将被进一步加强,全民参与型智慧城市变革将迎来新机遇。






驱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大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场疫情对全国各级疾控中心的应急处置能力是一次大考。一些地方和部门暴露出在疫情预防预警、先期处置、应急能力、市场监管等方面存在诸多短板和不足。大考结果势必有力推动各级政府部门痛定思痛、总结教训,不断完善包括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在内的政府全方面应急管理体系,切实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全面助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02

如何转“危”为“机”?


针对本次疫情危机,习总书记强调,既要立足当前,科学精准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更要放眼长远,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这次疫情无疑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深层矛盾问题提供了一次难得的纠错与改革机会。我们认为,除了科学实施应对疫情的短期应急性政策外,更重要的是尽早把危中之机转化到实质性深化结构性改革上来。





坚定夺取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的信心

首先要坚定树立战胜疫情危机的信心,这是危中寻机的基础。习总书记提出了“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方针,并多次强调,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有把握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同时应看到我国经济具有强劲韧性和巨大潜力,这传递出转危为机的强大底气和信心;要认识到萧条是成长的机会,充分认识到危中有机,在危中抓住机遇,努力推进转危为机。





各级政府全面系统反思、纠错、改革治理体系

一是贯彻落实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针对疫情应对中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加快健全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切实提高防控能力和治理能力。除了完善常规治理体系外,必须高度重视非常规治理体系建设。二是适当调整政府财政投资方向,重点回补包括公共卫生在内的民生领域欠账。三是加强市场监管,加大执法力度,坚决依法取缔和严厉打击非法野生动物市场和贸易。四是系统梳理国家储备体系短板,提升储备效能,优化关键物资生产能力布局,完善应急预案。五是以本次疫情暴露出的公共卫生治理体系漏洞为鉴,全面彻底排查整治其他领域治理体系存在的类似问题,增强应急响应能力,进一步建立健全我国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体系。





积极实施结构化的产业扶持政策

一是积极推动受损的传统产业尽快恢复。针对餐饮、旅游、零售等消费行业面临的业务萎缩和现金流压力,鼓励零售行业与本地生活全渠道融合,并通过加大政府采购等方式促进消费品行业在消费环境正常化之后快速恢复;二是瞄准新经济,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新产业。重点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尤其是引导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在线旅游、互联网医疗、进口跨境电商、在线教育、在线外卖、生鲜电商、现代物流、移动支付、在线心理、远程办公等新业态和新产业融合发展,转变线下服务业运营模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三是适当放松管制,促进企业科技创新投入,提高产品技术附加值和在国际贸易与全球供应链中的竞争优势。





大力推出有利于振奋精神、释放增长潜能的中长期改革举措

一是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城乡之间人员、土地、资金等要素双向流动,加快大都市圈基础设施网络和小城镇建设;二是加快放开放宽石油、天然气、电力、铁路等基础产业领域市场准入,在打破行政性垄断、促进竞争上推出一些标志性的大动作;三是在教育、医疗、文化、娱乐等领域加大对外对内开放力度。在创新走在前列、科教资源丰厚的若干城市,创办高水平大学教育和研发特区,形成一批有活力、创新力的新型大学教育和研发机构。对外开放上谋划一些更具前瞻性和想象力的重大改革举措,不仅弥补疫情引起的需求缺口,更为长期增长提供动能。





将一些有效的短期性应急经济政策转化为长期性政策

疫情进一步凸显了中小微企业在我国就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脆弱性。各级政府出台的一些救助中小企业的短期应急性政策,如减免税费和五险一金、优惠利率贷款等,事后评估被认为是及时有效的,可以在协调完善的基础上,转化为长期性政策。





增强疫情防控国际合作,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我国和全球经济日益密不可分,本次疫情引发的全球产业链冲击,充分表明全球是实实在在的命运共同体。应借此机会,增强国际社会维护和推进全球命运共同体的共识,以公开、透明、及时的方式进一步加强和扩大与国际社会的合作,探讨建立公共卫生合作长效机制,体现大国担当与责任,进一步赢得国际社会支持。


本文系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面向新型智慧城市的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战略研究(2019-ZD-38)”阶段性成果。



/ 往期推荐 /

新冠疫情下对经济发展和制造业复工的几点建议
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产业转型顾问委员谈疫情的产业应对
疫情下企业生存关键需求调研—清华北大人大
企业生存危机超过以往想象 产业复苏疗法亟需把握关键 —《企业生存需求考查报告》之一
产业链承受重压,疫情之中企业生存的困境与反思 —《疫情下企业生存需求考查报告》之二
专访朱岩院长:复工潮下的建筑业应对策略
重大疫情下的物流供应链体系构建
委员声音 | 50地产专家预判疫情对楼市的影响
数字货币与电子支付手段对阻断疫情的价值分析
返工潮来临:哪个城市疫情传播压力最大
朱岩:抓住机遇破立结合,创造适应数字生产力的生产关系
新冠疫情与数字文娱之一:电影产业向何处去?
疫情下农业面临的挑战和政策建议
委员声音 | 院士观点:直面疫情防控问题,加快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创新和治理能力提升
以AI战“疫”,清华产业转型顾问委员张勤教授贡献智能力量
心系疫情,清华助力。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